春回大地,萬物萌發,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記者近日深入廣西部分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采訪了解到,各地大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受益于此,脫貧群眾收入持續增加,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有序推進。
織牢“保障網”托起群眾幸福
文秀幼兒園里滿是歡聲笑語,交通路網四通八達,山茶油、砂糖橘等產業發展形勢喜人……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是“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生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地方。受到黃文秀先進事跡的感染,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這里,把青春投入到鄉村振興中。
百坭村現任駐村第一書記農俊海每天忙個不停,帶動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按蠹叶继貏e拼,每個人都在努力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鞭r俊海說。
集“老、少、邊、山、庫”于一體的廣西,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廣西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開展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深化粵桂東西部協作,扎實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組建四級網格長隊伍,村級設兩類防返貧監測專員,每年組織集中大排查和開展常態化摸排,做到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應納盡納、動態監測,助力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翻身仗”。
構筑防止返貧“防火墻”,才能托起群眾幸福。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天等縣脫貧人口超過11萬人。在進結鎮愛樂村,記者見到了因病成為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的隆恩壯一家。
隆恩壯69歲,在家附近打零工,他愛人陳冬梅患有腿疾,多次動手術。陳冬梅說,2023年一次住院治療需要5000多元,報銷后家里僅承擔一小部分。她在村里的公益性崗位工作,家里還享受低保、產業獎補等政策。
2月21日,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務工人員乘坐赴粵專車返崗工作?!⌒氯A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做好“土特產”文章助農增收
在全州縣紹水鎮柳甲村,紅彤彤的柑橘掛滿枝頭,一輛輛滿載柑果的三輪車在田間小道上穿梭。
江水環繞的柳甲村多年來聚力發展柑橘產業,砂糖橘種植面積達萬余畝。春節過后,剛經歷完砂糖橘的豐收和采摘,果農羅枝生又忙碌在自家果園里。
連日來,前來收購的商販絡繹不絕?!拔覀冞@里的果子個大、飽滿?!绷_枝生說,近年來村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路愈發通暢,村民不斷學習和改良種植技術,柑果品質優良、聲名遠播。
近年來,廣西立足本地資源,大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一批特色產業平臺載體,“土特產”正成為各地興村富民、助農增收的“金名片”,一批“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大江南北。2023年,全區肉類、蔬菜、水產品、茶葉、蠶繭、中藥材產量均較快增長,水果產量保持全國第一。
當前,正值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的木耳采收季。大棚里,整齊排列的菌棒上長滿黑亮柔軟的木耳?!巴ㄟ^建立木耳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鄉里的環境更好了,鄉親們的口袋也更鼓了?!彼臉s鄉黨委書記何海云信心滿滿。
據介紹,近年來四榮鄉建立木耳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生產的木耳供應螺螄粉加工廠,還發展靈芝種植等產業。2023年,當地僅木耳的產值就達1100萬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忻城縣,“桑蠶+”正在織就高質量發展的新“絲路”。
忻城縣種桑養蠶歷史悠久,但過去缺乏精深加工,以銷售初級產品為主。近年來,當地積極從廣東引入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以建設標準化桑園為突破口,不斷延鏈補鏈。
作為粵桂協作引進的重點項目,廣西忻城繭絲綢產業園致力打造桑蠶繭絲綢產業集群,助力繭絲綢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在深圳經營多年,入駐園區后,公司除了向下游產品延伸,還積極推進源頭端的桑園品種改造,帶動農戶增收?!吧@長勢良好,如今農戶每畝桑園收益提升至約1萬元?!惫境崭笨偨浝韯⒚啦f。
確保搬遷群眾宜居更宜業
在天等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龍巖社區,一個個就業幫扶車間分布在小區周邊。44歲的社區搬遷戶馬春英在其中一家服裝廠工作,月工資4000多元,最多時月工資達6000元。她說:“在這里工作收入不錯,離家又近,方便照顧上小學的孩子?!?/p>
天等縣推動扶貧車間向就業幫扶車間轉型升級,整合涉農資金、銜接資金、粵桂資金等4410萬元用于建設就業幫扶車間,為車間提供全方位、全過程“保姆式”服務。2023年底,當地就業幫扶車間增至339家,帶動2.23萬人就業增收,其中脫貧人口、監測對象8028人。
廣西成立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三年行動工作專班,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制,每月分赴相關縣實地調研指導。同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去年,廣西投入各級銜接資金15.66億元,實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項目593個,還投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91億元。
隆安縣震東集中安置區是廣西較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之一。當地火龍果、甘蔗、沃柑等種植基地,為安置區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脫貧戶趙金會前一晚在微信群里報名到一家農場收甘蔗,第二天一早就和20多名工友一起,坐上社區安排的免費送工大巴到崗。
近年來,隆安縣創建“小梁送工”就業服務站,服務站與60多家企業、基地達成合作,每天可提供崗位超200個。對群眾而言,每天就近就業有務工收入100元至300元?!敖刂聊壳?,已累計送工逾12萬人次,幫助群眾增收超1580萬元,還輻射帶動安置區附近鄉鎮的農戶一起就業?!狈照菊鹃L梁佳說。
在河池市南丹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朵努社區,頗具民族特色的一棟棟樓房鱗次櫛比。當地依托白褲瑤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組建銅鼓隊,利用傳統瑤族服飾開發文創產品,還辦起了旅游節。許多搬遷戶通過參與民俗展演和民族特色產品制作等,實現家門口增收。2023年,朵努社區旅游產業收入7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接近2萬元。
通過深化粵桂勞務協作、加強就業幫扶車間建設、強化配套產業園區帶動、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廣西促進搬遷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就近就業。據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易地搬遷勞動力務工規模33.26萬人,有勞動能力的15.92萬戶搬遷家庭實現一戶至少一人就業。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廣西易地搬遷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6296元,同比增長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