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實體經濟共榮共生。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到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一再被強調。
如何將金融“活水”引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如何扛起鑄造“強大的金融機構”的歷史責任?如何錨定“金融強國”的璀璨圖景奮躍而上?
以實踐回答時代之問。記者近期調研發現,我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正在憑借更加精準適配的金融產品回應實體經濟發展日趨多元化的訴求,通過“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科創企業振翅翱翔,在支持實體經濟做優做強中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
潘悅 制圖
聚焦“實體所需”
新年第一天,建設銀行哈爾濱開發區支行對公客戶營銷中心的電話從一早就響個不停,對公客戶營銷中心總經理郎樹斌陸續接到幾位企業負責人的詢問電話?!罢埬判?,我們已經到行里,今天就可以放款?!毙履甑谝惶焓盏椒趴畹目隙ù饛徒o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
這一天,各地銀行業金融機構都融資“不打烊”:在浙江德清,中信銀行德清支行為當地一家歲末訂單量增加急需資金支付貨款的企業發放貸款1.7億元;在河北滄州,中國銀行滄州黃驊支行為滄州信譽樓集團投放9000萬元貸款,成為中國銀行“假日放款”模式在滄州的首次成功實踐;在湖北十堰,建設銀行十堰分行向十堰轄內157家企業投放貸款13.95億元,支持了建筑工程、制造業、綠色企業、文化旅游、水電、鄉村振興等領域重點客戶和普惠小微企業……
記者注意到,銀行業正著力在優化信貸結構、改善信貸資產質量上下功夫。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指出,注重新增信貸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全年可持續較快增長。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充分發揮閑置、低效存量資金的作用,能夠有力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之一,保險機構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也不斷加強,持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中國人保聚焦產業痛點難點,創新推出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等產業園區保險綜合服務方案,2023年前11個月共為13.2萬家園區企業提供風險保障22.7萬億元;更好發揮保險投資支持作用,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投資規模超2400億元。
中國人壽2023年全年境內新增風險保額近800萬億元,投資實體經濟存量規模超4.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1760億元、投資余額3345億元,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投資余額2200多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惠及13萬戶小微企業。
中國信保2023年前11個月支付賠款19.3億美元,同比增長55.1%;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17.6萬家,增長16.5%;支持電子信息、家電、整車工程機械、生物醫藥、新能源、紡織服裝和現代農業等七條產業鏈出口3328.6億美元。
直接融資方面,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發揮專業優勢,通過直接股權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一步一個腳印助力實體經濟直接融資。
實體之所需,金融之所向。
剛剛過去的2023年,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新增貸款超22萬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9.7%,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5%。
潤澤科創“全生命周期”
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在我國當下經濟發展時期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為支持實體企業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的內生增長之路,從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來自金融領域的“潺潺活水”正在潤澤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
“多虧了這筆1000萬元的‘創新積分貸’,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被貞浧饚讉€月前的資金缺口,山東青島高新區立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寧表示。2023年8月,該企業因采購一批核心零部件,急需資金周轉。隨后,便了解到農業銀行推出的“創新積分貸”專項科技金融產品。
“這個產品以企業創新積分作為參考,農業銀行青島高新區支行對我們進行綜合評估后,很快發放了貸款,不需要任何資產抵押?!秉S寧介紹稱。
在科創金融產品持續發展的背后,是銀行業科創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向縱深發展。日前,中國工商銀行科技金融中心在北京成立。工商銀行表示,將從完善組織架構、強化重點領域服務、優化金融供給、加強風險管控與機制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銀行構建了科技金融專營機制。記者獲悉,農業銀行緊跟國家區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布局,在全國科技創新活躍的江蘇、浙江、廣東等地設立了19個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在各地高新區、科創園、軟件園等科技創新集聚地,成立了200余家科技金融專業支行,以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和效率。
浦發銀行日前舉辦了以“融通科創伙伴銀行”為主題的科技企業金融服務體系發布會,致力于為各類科技企業提供精準、便捷的金融服務,全生命周期護航科技企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支持科創的力量蓬勃發展的背后,是堅實穩定的政策支持。
近期,監管部門多次釋放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積極信號。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久前發布了《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明確三方面內容以推動健全適應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的金融體系,包括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豐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模式,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適配性。
與此同時,伴隨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資本市場融資結構持續優化,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也在進一步提升。Wind數據顯示,2023年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股權融資規模占比分別為17.84%、21.78%、1.37%,合計超過40%。此前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述三大板塊的募資金額占比分別為26.27%、33.15%和41.22%,整體呈增長態勢。
求解“強大的金融機構”
建設金融強國關鍵核心要素已經明確。作為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微觀基礎,金融機構如何走向“強大”,新使命重任在肩。
“強大的金融機構當然要體現為經營是穩健的,經營效率是相對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是有力的?!鄙虾=鹑谂c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強大金融機構的特征是既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同時產生可持續的盈利性和有效地管控風險?!霸谕晟频慕鹑跈C構體系當中,不同機構在市場當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服務不同的客群,他們之間往往是互補和錯位發展的?!?/p>
在曾剛看來,強大的金融機構不一定指的就是大的金融機構,它包括多樣化的機構,比如非銀行保險機構在現代金融經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們往往在防范、化解風險方面起到減震器的作用。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打造強大的金融機構需從多方面入手,包括提升資本實力、優化治理結構、加強風險管理、推動創新轉型等。具體來說,通過多渠道補充資本,提高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完善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和處置機制,確保業務穩健發展;推動金融機構的創新轉型,加快金融科技布局,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
“金融強國要具備六大要素,在這些要素基礎上,構建了不同的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和監管體系等?!痹鴦偙硎?,除此之外,未來還需要強調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引導中國金融義利并舉和向善的發展目標,實現國家的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要進一步實施制度開放,借鑒現代金融發展的基本規律,提升我國金融工作的效率。
在朱克力看來,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金融機構、市場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他建議,完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加強金融監管和執法力度,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推動金融機構改革創新,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形成多元化競爭性的金融市場格局;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支付結算、征信評級、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體系,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加強國際金融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ū疚挠捎浾邚埿?、羅逸姝、鐘源、李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