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險企就自身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生態等情況進行了介紹。結合險企定期報告,《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隨著險企深耕數字金融領域,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數字場景,使得金融服務更精準、更有效率。此外,通過建立災害模型等方式,在提升風險減量服務能力中更好地發揮了保險作用。
提升服務效率
“現在理賠都是線上化,又快又方便?!敝袊藟鄣目蛻敉ㄟ^線上操作將自己交通事故理賠資料上傳中國人壽財險“一路行”空中智賠平臺,當天便收到了理賠款。
理賠作為保險服務的核心價值體現,是行業最關注的環節之一。通過科技賦能,中國人壽近年來持續加大數字化轉型,優化理賠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據介紹,2023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整體理賠服務時效0.38天,理賠直付案量超727萬件,最快可達秒級理賠;中國人壽財險公司通過“一路行”空中智賠平臺等實現數字化理賠一站式服務。
中國平安在去年三季報中表示,中國平安緊密圍繞主業轉型升級需求,運用科技賦能金融業務促銷售、提效率、控風險。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務量約17.0億次,覆蓋平安82%的客服總量;AI坐席驅動產品銷售在整體坐席產品銷售規模中占比45%,AI催收覆蓋率為42%。
作為支持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與合作的國有政策性保險公司,中國信保近年來同樣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鞏固擴大企業級業務架構建設成效?!拔覀儗⒉粩嗵嵘龜底纸鹑诜漳芰?,打造內部‘數字信?!?、構筑外部數字生態,做好數字金融的大文章?!敝袊疟I務管理部總經理楊明剛表示。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隨著科技發展,客戶對保險服務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希望獲得更便捷、個性化、智能化服務。而大模型等技術的應用,對提升作業效能、運營效率和人均產能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財通證券認為,近年來,我國大型保險機構持續關注科技投入,AI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前端銷售、定損理賠、風控減損等領域,AI大模型可從產品研發、渠道營銷、運營管理等各方位實現保險機構的全流程賦能。
潘悅 制圖
促進風險減量
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除降本增效外,保險企業還持續提升自身風險減量服務能力。
“通過科技賦能,中國人保自主研發了萬象天眼-智能風險減量平臺,形成包括‘氣象眼’‘海風眼’等一系列面向各類風險場景的‘天眼’,提升風險減量服務能力?!敝袊吮<瘓F戰略部主要負責人張寶輝介紹稱。據了解,農業風險減量服務方面,中國人保依托AI、區塊鏈等技術建設數智化農業保險服務平臺,實現農業保險經營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升級;在駕駛風險防范方面建立了“人保方舟”駕駛風險管理平臺,已形成3.4億輛汽車數字化檔案。
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是風險分散的重要機制?!霸俦kU能夠在更廣泛的時間和空間里分散轉移巨災風險,有力支持保險市場穩健發展,是多層次巨災風險管理體系的關鍵一環?!敝性佼a險副總經理王忠曜表示,中再產險開發針對性、創新性的巨災保險產品,建立健全巨災風險管理產品體系,主持開發極溫、暴雪、傳染病等指數型巨災保險創新產品,不斷豐富巨災保險產品供給,憑借數據樞紐和專業技術優勢,中再產險瞄準巨災保險發展缺乏行業性基礎設施的痛點和短板,積極謀篇布局,以科技賦能提升行業整體巨災風險管理水平。
據了解,2018年中再集團聯合相關企業成立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再巨災”),致力于提供專業巨災風險管理技術與服務。王忠曜介紹稱,五年來,中再巨災深耕巨災模型研發工作,包括地震、臺風、洪水系列模型等,目前巨災模型系列已逐步服務于政府、產業與保險業巨災風險管理。
轉型持續推進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大數字金融研發投入,依法合規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業務處理、經營管理和內部控制等關鍵環節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持續提高運營效率,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提升風險防范水平,更好滿足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
此外,《中國保險業標準化“十四五”規劃》提出,數字化轉型是保險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規劃要求在保險科技領域加強行業標準供給,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服務、區塊鏈等領域制定相關應用標準,以標準凝聚行業共識、積累行業經驗、規范引領保險科技創新。加強跨行業生態標準建設,促進保險業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與第三方合作機構、數據服務提供商、其他行業產業合作,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
記者注意到,當前地方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進險企數字化轉型。例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加快推進寧波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持續深化產品供給側改革,引導轄區內保險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健康險服務能力,包括加快推進健康險數智化改革,會同市醫保局指導相關保險機構加強與“智慧醫?!睂?,著力提升保險服務質效等。此前,青島發布行動方案提出,要推動機構依托科技手段創新發展模式,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創新產品,改進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釋放創新活力,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