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科技創新、產業進步和金融發展有機結合,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和產業進步的支持作用,發展壯大新領域新賽道新產業,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我國需要持續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三者深度融合、遞進形成、互促發展并互為支撐的良性循環,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
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鍛造循環引領力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是實現科技產業金融循環的關鍵環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引領作用,明確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提升科技創新的投入,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
一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讓作為市場經營主體的企業主動發力,樹立全方位創新理念,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加大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投入。通過引導企業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消除過于重視短期利益的現象,聚焦長期的、底層技術的關鍵價值,力爭取得創新突破,為更好促進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牽引。
二是發揮科技型企業引領作用。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的核心引擎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龍頭企業帶動下,聚焦產業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進行系統性和集成性的創新。
三是通過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完善技術轉移體系來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重點培育市場化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以提升其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高校建立專業化的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加強技術轉移工作。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中介服務體系,客觀、科學評估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市場價值和發展前景,提升支持精準性。
建立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 夯實循環基本盤
產業化是科技形成生產力的關鍵,建立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主動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有效應對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的戰略選擇。只有通過產業化,科技成果才能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形成一定經濟規模的產品,通過科技創造利潤,滿足科技研究持續投入的資金需要,從而進一步催生新技術、新產業,形成科技與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等,持續增強產業體系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方面,要加大對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場景應用等支持力度,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加快發展,打造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極;另一方面,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
三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系統地推動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促進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等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協助推進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引導支持平臺企業加強數據、產品、內容等資源的整合共享,推進區域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優化金融服務功能和質效 提升循環支持力
金融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作用、資本作為產學研合作的橋梁作用,通過有效配置資源支持科技與產業發展。
一是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作用。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加大對科技創新類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助力有技術、有科技含量的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借助資本市場的資本激勵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吸引更多長期資本投入到科技創新和科技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作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二是構建以產業再投資為主的產業資本循環平臺。鼓勵具有再投資能力的龍頭公司通過產業內的基金再投資一些新興的技術或者新興產業。發揮行業龍頭公司利用自我的產業和科技知識、人才優勢,實現產業內再投資、再開發。
三是構建穩定、多元、長期的科研資金投入體系。資金的來源應包括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社會資金的共同參與,各方面都在投入中發揮各自的優勢。要繼續增加政府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規模,增加長期持續穩定的投入解決基礎研究不足的難題,更多吸引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的共同參與基礎研究,建立廣泛覆蓋、注重打基礎的科研資金體系。積極打造以政府資金支持基礎研究為主導,企業資金支持實驗發展和應用研究為主導,其他社會資金均衡投入的科研資金結構,推動企業和社會資本在重要技術或項目攻關中發揮更大作用。
強化政策引導和制度保障 穩固循環推動力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加速演進,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新形勢對我國創新政策的前瞻性、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完善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是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健全完善科技人才發展機制、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是科技創新協調有序、充滿活力的必要保障。
一是完善系統化政策支持,加快構建“頂層規劃+科技專項+中央政府政策+地方政策+政府投資基金”多層次的政策支持體系,自上而下地做好政策支持規劃。同時協調好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著力點,給予配套的政府資金支持,利用政府資金有效的去撬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到“科技—產業—金融”循環當中。
二是更加注重激發人的積極性。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充分釋放科研人員內在驅動力和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改革科技人才培養與支持模式,加強數學等基礎學科教育,開展創新創意創業教育,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的支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實施更加靈活的引才用才政策,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用環境打動人才,用平臺吸引人才。實行更加有效的創新人才激勵政策,強化知識價值的收入分配導向。
三是鼓勵科技產業金融創新政策在試點地區先行先試。鼓勵相關機構在各自領域內圍繞科技創新的規律和特點,促使金融資本在產品、組織和服務模式等方面與科技和產業不斷融合,鼓勵和支持金融領域的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形成并推廣有效經驗和模式。重視產業孵化,推動科技產業金融服務機構的系統化、常態化合作和空間集聚,推進科技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在全國范圍內的聯網對接,充分利用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和行業組織等各類主體的資源優勢。
?。ㄗ髡撸菏⒊赶抵袊暧^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周曉陽系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形勢下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研判與應對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